[生趣在野]第504期 草原怪傑 非洲野犬
文: 陳一年 圖:徐雄 | 分享: |
簡介:生活在大草原上的非洲野犬,是體重僅有30公斤左右的中小型食肉動物,無論體型和氣力都遠不如獅子、鬣狗,卻憑着如機械般精巧的身體構造,加上卓越的團隊精神,而成為頂級獵食者。牠們能做出搶奪獅子、鬣狗的食物,捕食大型食草動物等等不可思議的事情。
非洲野犬為犬科動物,英文名為African Wild Dog。體重為18-34公斤,身長85-141厘米,尾長30-45厘米。雄性比雌性約大3-7%。南部非洲的非洲野犬通常比東部和西部的體型要大。
非洲野犬最顯眼的外貌特點就是身上毛色奇特而華麗,如打翻的顏料盒一樣,雜亂無章地呈現出黑、白、黃3種顏色,所以非洲野犬有「三色犬」之稱,也叫「雜色狼」。每一隻非洲野犬的斑紋都是獨一無二的。
非洲野犬還有一個顯著特徵是有一對大耳,這與牠小小的腦袋不成比例。依靠這對大耳,非洲野犬能準確辨別各種細微的響聲,對偵察獵物和天敵有極大幫助。
非洲野犬身材苗條,長長的四肢構造精巧,上段腿骨寬大而短,轉動幅度大、運動頻率快,可以快速產生動力;中段腿骨狹長,如同長柄槓桿,能將動力迅速而有效地傳導至下段腿骨。
非洲野犬腿部肌肉發達,每隻腳有4個腳趾,前腳趾上沒有爪,是唯一前肢沒有爪的犬科動物。下段腿骨短小、腳掌位置肌腱結實有力。奔跑時,着地的腳掌只需轉動微小的角度,就能立即變換方向,靈活提速並追捕獵物。牠們在極速追擊時,最快速度能突破70km/h,這速度雖然只是短暫維持,但這已是許多獵物面對死亡的絕望速度。
Nikon D5,鏡頭:600mm f 4,光圈:f 7.1,曝光:1/800 秒,ISO 1100
王者才可生育,合作撫養後代
非洲野犬過着緊密的群體生活,每群有一對能夠繁殖的首領犬。
雌雄首領全年都可以繁殖,但主要在雨季的後半期,即3月到7月間。懷孕大約需要10週,每胎小犬數量不等,從2隻至20隻都有。生殖間歇期為12-14個月,如果幼仔全部死亡,則可能縮短為6個月。
非洲野犬一般在其他動物(比如土狼)的巢穴中產仔,哺乳期為10週。3個月後,幼犬就開始外出活動;8-11個月大就能夠參與捕食;12-18個月達到性成熟。非洲野犬的壽命大約10年。
雄性及雌性首領犬,或可稱之為「王」與「后」,「犬王」與「犬后」才有權利繁殖後代,而其他成員沒有生育權利。
這種生育機制的好處是,母犬在孕育和哺乳期間,非洲野犬能舉家族之力保證對母犬的食物供應,又能全家一起照顧
幼犬。
非洲野犬的首領犬地位並非終身制的,當首領年長,身體日漸衰弱時,就會被群裡更優秀的成員代替,以保證「犬王」、「犬后」都是實力最強的領袖。牠們的優質基因傳給後代,也使族群更有先天優勢,這便是「優生優育」。
在非洲野犬群體裡面,除了最優秀的雄性首領和雌性首領負責生育,群裡面的其他成員都會自發地擔起照顧幼崽的責任,這種服務精神對於非洲野犬的生存來說十分重要,有了全族的照顧,幼崽存活率大大提升。
「犬后」當然不允許群體中的其他雌性繁殖,而別的雌性一般都能逆來順受,很少會「爭風吃醋」。牠們會自覺地輪流看護新生幼犬,大家一同照顧首領的後代,創造條件讓首領多繁殖後代,使族群得以順利延續。
據學者考證,在野生動物中,大約8%的動物種類會有合作照顧後代的行為。然而非洲野犬在這方面尤其突出,牠們似乎明白,個體的能力有限,要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和繁衍,必須形成龐大群體才能夠與其他動物族群一較高下。
種群現狀
非洲野犬主要見於非洲東部和南部部分地區,棲息在草原、灌木叢以及稀疏林地,在非洲的39個國家只有25個種群,約有3,000隻左右。由於非洲野犬的領域面積較大,所以隨着棲息地的減少和其他大型食肉動物的競爭,非洲野犬的數量不斷下降,已經處於瀕危狀態,被列入紅色目錄IUNC瀕危物種。
現在,在非洲東南部的津巴布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imbabwe)已經建立起一個非洲野犬的保護區,位於該國西部的皇日國家公園。
Nikon D5,鏡頭:300mm f 5,光圈:f 7.1 , 曝光:1/800秒,ISO 1000
Nikon D5,鏡頭:600mm f 4,光圈:f 7.1 , 曝光:1/800秒,ISO 800
本篇出處:2022-6 5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