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14 > 維肖維妙的鴨洲

[美攝香港]第514期 維肖維妙的鴨洲

文:陳一年    圖:王廣龍、陳一年     分享:

簡介:香港新界東北大鵬灣水域,在沙頭角海東與吉澳島西之間,有一個狹長的小島,形狀好像一隻半浮於水面的鴨子。最吸引人的是「鴨頭」部位,有一個拱橋般的海蝕拱,從海上遠遠看上去有如鴨的眼睛。島中部的小山坡向東南漸漸聳高生出綠蔭,形狀就像毛絨絨的鴨背;山坡上升至28米又緩緩向下降,成為「鴨屁股」。因為如此神似一隻伏在海面的鴨子,所以得名為「鴨洲」。

 浮游在印洲塘海的「鴨子」 香港有263個島嶼,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的島嶼之中最小的一個,面積只有0.016平方公里,最寬處僅有100多米,大約花半小時就可以環島走一圈。 鴨洲雖小,卻保留珍貴的地質遺產。整個鴨洲都由褐紅色沉積岩構成,並且有豐富的海蝕岩及斷裂帶等地貌,使這個小島成為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景點之一。島上藏有香港罕見的紅色角礫岩,島的東面石灘鋪滿無數彩色的卵石,特別是著名的海蝕地貌「鴨眼洞」,使小島成為印洲塘海域的一顆「明星」。 如果真的把鴨洲當鴨子看,「鴨肚」是一片開闊的石灘,上面齊整排列着80間水泥屋。除了房屋外,還有碼頭、涼亭、公廁,一個籃球場、一間教堂、村公所和村校等。由此可見,小島曾經住過不少人呢! 現在,昔日的學校已變成一所介紹鴨洲的「鴨洲故事館」。走進故事館,就可以瞭解鴨洲的變遷。 3個人的小島,到假日卻絡繹不絕 鴨洲本來是一個荒島。自1950年代方開始有人居住。50年代初,鴨洲成為一條漁村。有基督教會在鴨洲興建了教堂,鴨洲因此聚集了一群虔誠信徒。鄰近的吉澳和塔門等海島的漁民經常在此海域捕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處水上人社區。後來島上居民接受了慈善機關的資助,興建了兩層樓高的平房居住。 1960年代是鴨洲的全盛時期,據說曾有上千人居住。島上建立了漁民子弟學校,創造了獨特的鴨洲話,村民亦有自己的歌謠「嘆歌」,講述捕漁生活,女士逢節慶時便會歌唱。不過,隨着1970年代移民潮,加上漁業資源減少,漁村人紛紛離開了海島,進城找工作或者漂洋過海移民去了,老人說:幾乎整個鴨洲搬去了英國。目前島上只剩下3人長住。 人稱「長老」的老村長陳秀冬是其中一人。90歲的陳秀冬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認為神有使命交託他留守海島,即使島上只剩3人,他仍會帶領其餘兩人每晚到教堂祈禱。 為保留鴨洲島的文化,一些村民近年回流鴨洲,與政府合力復修村落。在獅子會贊助及漁農自然護理署協助下,回流復村的村民將原來的鴨洲漁民子弟學校改建為鴨洲故事館,逢星期日同公眾假期上午10點到至下午4點開放,向遊客展示鴨洲獨特的文化和地質遺產。鴨洲故事館亦有教人鴨洲話、唱鴨洲漁歌。 鴨洲島是印洲塘海岸地質公園的其中一個景點,但鴨洲不像吉澳有餐廳酒樓,也不像荔枝窩有農田民宿,因此遊人一般只用半個小時就可以繞島一圈。最吸引人的景點是那個極像鴨眼的海蝕拱,無論是乘船在海上遙遙看去,還是上島親自沿着石灘穿過「鴨眼」,擺出頂天立地的姿勢拍照,都會被那維肖維妙的大鴨子逗樂! 各散東西的鴨洲人再聚小島 鴨洲人並不擁有新界原居民身份。半世紀前,新界原居民外流,鴨洲人受鎖羅盤村原居民協助而移居英國,可見鴨洲人移民與新界原居民流徙有些關係。現任村代表陳啟昇是鴨洲的管家。當年鴨洲人大量移民英國時,陳啟昇沒移民,出了九龍工作,但在市區打工住在島上不方便,於是鴨洲只是其中一個家,並與另一位村長包辦鴨洲的內外事務,與政府部門聯絡,籌備每年村民大會等等。他還有個想法,希望鴨洲將來成為回歸的鴨洲人安老之所。 漁農自然護理署計劃在鴨洲辦一所地質教育中心,為此他和24個住在各區的鴨洲人,跟着漁護署去西貢橋咀島、三門仔和吉澳等地考察。 如今,鴨洲故事館已成為遊客的落腳點,鴨洲人和義工也組成了20、30人的導賞員,在星期日和公眾假期會為遊客服務。


1.鴨洲就像浮游在海中的一隻鴨子,島雖小,卻「五臟俱全」,可遠眺香港沙頭角的荔枝窩、鎖羅盤等村落(左上)與深圳的沙頭角海和鹽田港(右上)(王廣龍攝)╱2.鴨洲附近有一個圓圓的小島,人們稱之為「鴨蛋」,划艇愛好者利用它作停泊點(王廣龍攝)


交通路線 ˙由馬料水碼頭乘船至吉澳和鴨洲 ˙ 逢周末、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才有輪渡服務 ˙ #航班:#早上9時開往吉澳,航程約1.5小時;接着開往鴨洲,15分鐘即可到達;下午12時30分由鴨洲開往吉澳,然後於下午3時30分返程往馬料水


1.在鴨洲故事館,可以瞭解小島昔日的生活風情(陳一年攝)╱2.鴨洲的「鴨頭」部位,有個像鴨眼的海蝕拱,成為遊人的打卡熱點(陳一年攝)╱3.鴨洲與「鴨蛋」相映成趣(王廣龍攝)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3-4 514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