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第515期 末代手雕蔴雀女皇何秀湄
文:曹淩智 圖:曹淩智 | 分享: |
簡介:蔴雀作為國粹,不但是一種娛樂消遣的遊戲,更是一種凝聚人心的活動。過年過節的喜慶時刻,親戚朋友總要齊聚家中「攻打四方城」。打出一張蔴雀牌只要一瞬間,打磨一張牌卻是需要數以年計的功力。不過蔴雀牌早已從過往手工雕刻悄悄換成機器製作,香港現在僅存一位手雕蔴雀女師傅,她就是人稱「湄姐」的何秀湄。
二戰後的香港人口急增,要想養活一家人,學一門專業手藝為生必不可少,能自立門戶者更佳。「家父從前在中環威靈頓街『勝泰隆』蔴雀舖學師,三年滿師,一年幫師,19歲升做大掌櫃。」湄姐父親在1962年,以$2,200頂手購入紅磡寶其利街2號這個30呎的樓梯舖單位,自立門戶養活六口之家,開始了超過半個世紀「前舖後居」的生活。 樓梯舖的故事 兩個弟弟不願繼承收入微薄的家業,湄姐毅然轉身留在樓梯舖當家,一做就是40、50年。「我13歲跟着店裡的黃師傅學習手藝,花了4年入門掌握手藝。兒時生活清貧,父母睡在閣樓,四兄弟姐妹相互依偎在小閣中睡覺,遇天熱時則在大街上攤開折疊尼龍牀乘涼,枕風入眠。」 金發蔴雀屹立61年,養活一家六口,不但見證了香港社會的日益進步、蓬勃發展,也親歷了手工蔴雀雕刻行業的盛與衰。「入行正值年少氣盛,60、70年代香港流行打蔴雀,是整個手雕蔴雀行業的全盛期,師傅每兩、三天便做起144隻蔴雀牌交貨。80年代蔴雀製作機器出現,機製蔴雀興起,只要套好模具就能不斷生產,效率遠比人手雕刻的蔴雀高,90年代推出的電動蔴雀枱,進一步壓縮手雕蔴雀的生存空間。」隨着科技的進步,人們更願意在手機、電腦上尋找娛樂消遣的活動,昔日家家戶戶都必備的蔴雀牌逐漸消失。 眼前一張張看似相同的蔴雀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