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18 > 在香港「打鳥」(之二)

[一哥攝影講堂]第518期 在香港「打鳥」(之二)

文:陳一年    圖:梁惠波     分享:

簡介:由於香港有廣闊的濕地和郊野環境,為鳥雀造就了一個「萬鳥歸巢」的福地,鳥兒們無論是「原居民」留鳥,還是擇季節來「越冬取暖」的候鳥,以及遠途遷徙中的「過客」遊鳥,都在這裡得到歡樂。鳥類攝影師把鳥兒的影像傳遞給我們,讓大家欣賞到野生世界的千姿百態和無窮樂趣。 我還願從中學得如何識鳥、愛鳥,也變成一個拍攝鳥類的能手。

 《別小看我,好歹是個殺手》 攝於青衣島。DSLR相機,600mm鏡頭;5.6光圈,1/400秒,ISO 1000。 這照片拍到了很好看的牛頭伯勞形象,又有超長焦鏡頭造就的虛景襯托,畫面非常美麗。


紅頭伯勞:可愛的「小殺手」


紅頭伯勞(學名:Lanius bucephalus)為伯勞科伯勞屬的一種,俗名牛頭伯勞。分佈於中國的華北、東北及俄羅斯、朝鮮、日本等地,常見於山地稀疏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林緣地帶,遷徙時亦在平原出現。喜築巢於山丁子等有刺棘的樹及落葉松、紅松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當北國入冬,牠們就會南遷。紅頭伯勞的度冬地點是海南島、中南半島一帶中低海拔的叢林。 紅頭伯勞是小型鳥類,體長僅約20厘米。頭大,喙粗短有力,尾略長,腳強壯、爪銳利;以昆蟲、爬蟲類和小型動物為主食;常單獨停棲於突出之枝頭木樁上,有將剩餘食物串掛於枝頭上的習慣。 紅頭伯勞個子雖小,卻也是個小殺手,有肉吃就絕不留情,可躋身「小猛禽」之列。


珍貴「國寶」中華秋沙鴨


被喻為「鳥中大熊貓」及「活化石」的中華秋沙鴨,是國寶級的鳥類,在全球僅存2,400至4,500隻。其中一隻竟然在今年(2023年)農曆新年期間降臨香港大欖郊野公園大棠吉慶橋水域,在觀鳥界掀起熱潮,希望一睹「國寶」的芳容。梁惠波也聞風而動,拍到了中華秋沙鴨首次光臨香港的珍貴照片。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孑遺物種,為中國特有的稀有鳥類。這物種是現存最古老的野鴨,已經衍生1,000多萬年。因兩脇羽毛上有醒目的黑色鱗紋,頭頂的羽冠像滿清官員頭上的花翎,所以曾名「鱗脇秋沙鴨」。後來,鳥類學家確認其原產地在中國長白山地區,所以定名為「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屬於雁形目、鴨科、秋沙鴨屬。雌雄異色。雌鳥頭和頸為棕褐色,有羽冠;上體灰褐色,胸部白色雜以褐色鱗斑。雄鳥的頭和上背及肩羽呈黑色,具厚實的羽冠;長而窄近紅色的嘴,其尖端具鈎,與鴨科其它種類的扁平喙形不同。這長相非常奇特。 繁殖地主要在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大多數越冬於中國中部和南部地區,少數在日本、韓國、緬甸和泰國越冬。遷徙時集合成大群飛行。因為飛翔和游泳能力都很強,能夠每年長途跋涉數千公里,從東北飛到華南。牠們的身體具有流線型結構,因此飛行速度比其他鴨科動物快。 《中華秋沙鴨光臨香港》 攝於大欖郊野公園,時為2023年1月30日,香港首次出現中華秋沙鴨。DSLR相機,600mm鏡頭;8光圈,1/500秒,ISO 400。這位驚艷香江的貴客,可能是一隻迷鳥,因為與同伴失散而順道遊遊香港的郊野公園。 《開飯啦!》 攝於屯門湖山公園。600mm鏡頭;1/2000秒,ISO 800。拍到白胸翡翠一家開餐的場面真不容易,此際可能還有一位成員即將送餐來到,否則這隻蟬子不知如何分享?


鮮艷奪目的白胸翡翠

白胸翡翠屬於中型的翠鳥,全身羽毛色彩鮮艷,呈現出深淺不同的藍綠色、翠綠色、赤栗色、棕色、黑色、白色;大嘴和腳均為珊瑚紅色。飛翔時露出雪白的胸羽,故名。 白胸翡翠是佛法僧目、翠鳥科、翡翠屬的一種樹棲翠鳥,又稱白喉翠鳥,為中型鳥類,成鳥體長26-30厘米,體重54-100克。有一張大嘴,粗長似鑿。 白胸翡翠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很常見。牠們大部分是所在地的留鳥,少量種群有遷徙習性。棲息於森林和河流、湖泊岸邊,也出現於沼澤和稻田岸邊。常站在水邊樹枝或石頭上,盯着水面以待獵物出現。飛行速度很快,瞬間即能逮住獵物。主要以魚、蟹、軟體動物和昆蟲為食,也吃蛙、蛇、鼠類等小型脊椎動物。繁殖期在3-6月,於岸邊掘深洞為巢。窩卵數通常5-7枚,由雌雄親鳥輪流孵化和餵養小鳥。 白胸翡翠常在林中捕食松毛蟲,是保護森林的益鳥。其分佈範圍廣,種群數量呈增長趨勢,屬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罕有的白化叉尾太陽鳥

叉尾太陽鳥(學名:Aethopyga christinae)為太陽鳥科、太陽鳥屬的鳥類。分佈於中國的西南、華南地區,以及越南、老撾等地,多見於中、低山丘陵地帶的山溝、山溪旁和山坡闊葉林,活動在熱帶雨林和油茶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島。1868年在海南黎母山發現並命名,是中國的特有物種。 在香港的公園裡往草叢和樹裡瞧,可能會見到一閃碧綠和紅掠過……這是美麗的叉尾太陽鳥。叉尾太陽鳥是很小的鳥,只有6-9厘米。 作為香港的留鳥,牠們常見並廣泛分佈。在4月至6月期間繁殖,用草球堆砌牠們的鳥巢。 叉尾太陽鳥多棲於山溝、山溪旁和山坡的原始或次生茂密闊葉林邊緣,以花蜜為主食,兼捕食飛蟲和樹叢中昆蟲等;野生狀態下常扇動雙翅懸垂於花朵上空,以微呈彎曲的嘴和管狀的長舌吸食花蜜,也吃種子等食物。 叉尾太陽鳥鳴聲婉轉動聽,常間歇發出悅耳而富旋律的鳴聲,有如金屬鏗鏘之音;鳴聲細而尖,具有容易識別的特色。 白化和無白化的叉尾太陽鳥在體型上沒有明顯差異,僅有極少數的個體會呈現出白色的羽毛。由於非常罕見,已被列為極危物種。如果有機會看到牠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和保護。

《我叫太陽鳥,歌聲甜又美》 攝於太平山頂盧吉道。DSLR相機,600mm鏡頭;5.6光圈,1/ 1000秒,ISO 400。此為叉尾太陽鳥的白化品種,更加稀罕,加上拍得極為美麗可愛,環境也很美,令我擊節讚歎!


丘鷸:像個森林隱士
丘鷸(學名:Scolopax rusticola),又名山鷸,為鷸科丘鷸屬的鳥類,是一種中小型涉水禽鳥,體長35厘米。分佈於歐亞大陸溫帶和亞北極地區。 丘鷸的體型肥胖,腿短尾短,嘴長且直,樣子有點滑稽。頭頂及頸背具斑紋。翅較寬,飛行看似笨重。棲息於落葉層較厚的闊葉林和混交林中,有時也見於林間沼澤、濕草地和灌叢地帶。夜行性,白天隱蔽休憩,傍晚及夜間才飛至開闊地覓食。主要以昆蟲、蚯蚓、蝸牛等為食,有時也吃植物的根、漿果和種子。繁殖於歐亞大陸和日本。越冬於北非、印度、中南半島、日本等地。 丘鷸分佈範圍廣,種群數量趨勢穩定,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低危(LC)等級。


《我很笨,但我口直心快》 攝於新界元朗錦田河畔。DSLR相機,600mm鏡頭;8光圈,1/400秒,ISO 200。

《金光閃耀金翅雀》 攝於元朗區塱原濕地。DSLR相機,600mm鏡頭;8光圈,1/1000秒,ISO 400。 超長焦鏡頭把背景虛化成平面,構圖簡潔,用光巧妙,使可愛的小鳥形象更加突出。

 

活潑可愛的金翅雀

金翅雀(學名:Chloris sinica),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又名金翅、綠雀、蘆花黃雀、黃楠鳥、穀雀。其種加詞sinica,意為「中華的」。金翅雀是一種可愛的小鳥,身長約12厘米,體重僅有9克左右,是體型最小的鳥類之一。牠們的羽毛呈現出橙色、金黃色、黃綠色和黑色的組合,非常美麗。 金翅雀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南亞地區,俄羅斯庫頁島、堪察加半島和日本、朝鮮等地。常見於森林、灌叢和稻田等生境金翅雀非常活潑,喜歡跳躍和飛翔,尤其擅長在樹枝間飛行穿越,所以也被稱為「樹躍鳥」。 金翅雀是群居性動物,群體由數十隻到數百隻不等。牠們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為食,偶爾也吃昆蟲和小型節肢動物。繁殖期在3月至8月,1年繁殖2-3窩。牠們善於用樹葉、草、細枝甚至棉、麻和羽毛等材料,構築成精緻的巢。雌鳥會在巢內產下2-5顆卵,孵化期為12-14天。雛鳥出生後,由父母照料2-3週,才能學會飛行和覓食。 金翅雀長得小巧玲瓏、羽色鮮艷,生性活潑機靈,鳴聲婉轉動人,加上易於飼養,因此是很受歡迎的觀賞鳥,成為中國傳統籠養鳥種之一。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3-8 518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