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第519期 港式萬聖節 盂蘭勝會
文:朱潔盈 圖:陳一年、隋彪、柯炳鐘 | 分享: |
簡介:傳說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相信大家也聽過諸如不要亂拍別人膊頭、不要在街上執 錢、不要搭尾班車,以及不要吹口哨等鬼節禁忌,比起氣氛歡樂的萬聖節,被俗稱為鬼 節的盂蘭節,似乎多了幾分神秘和禁忌。其實盂蘭節的核心是宏揚孝道,勝會則是指 一大群人舉行活動。節日看似恐怖陰森,實則帶有濃濃的「人情味」,就在這個「鬼 月」,探索盂蘭盛會的來龍去脈。
經師棚是經師誦經和舉行儀式的神聖空間,以黃色和紅色為主調,掛帳以金銀線繡上精緻刺繡,華麗中透着莊嚴肅穆
傳說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相信大家也聽過諸如不要亂拍別人膊頭、不要在街上執錢、不要搭尾班車,以及不要吹口哨等鬼節禁忌,比起氣氛歡樂的萬聖節,被俗稱為鬼節的盂蘭節,似乎多了幾分神秘和禁忌。其實盂蘭節的核心是宏揚孝道,勝會則是指一大群人舉行活動。節日看似恐怖陰森,實則帶有濃濃的「人情味」,就在這個「鬼月」,探索盂蘭盛會的來龍去脈。
鬼節是怎麼來的?
盂蘭勝會,佛教稱為盂蘭盆會,道教稱為中元節,民間多稱為七月半或「鬼節」。原本七月半是為了慶祝秋收的祭祖節,民間會用當季收穫祭拜祖先,是敬祖盡孝的傳統節日。
目連救母故事與中元節的結合
至於「盂蘭」一詞,源自梵文Ullambana,音譯為「盂蘭盆」,意指「倒懸」,比喻亡者蒙受如倒懸之苦,如果人生前作惡貪心,死後便會變成餓鬼,盂蘭法事正能解開倒懸之苦,但歷代誤將「盆」當作是盂蘭法事盛載祭品的盆。
最早有關盂蘭的文獻記載,普遍認為是西晉時期,由高僧「竺法護」翻譯的《佛說盂蘭盆經》有關「目連救母」故事演變而來:佛門弟子目連得了六神通後,用法力觀看世界,由於母親生前多行惡事,死後就墮入餓鬼道。目連以法力將食物送進母親口裡,卻立即化為烈火。佛祖告訴目連在七月十五日的僧自恣日,用盂蘭盆盛以
讀者評論:
本篇出處:2023-9 51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