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25 > 廣西 別樣山水 柳州‧桂林‧梧州

[主題故事] 廣西 別樣山水 柳州‧桂林‧梧州

文:曹淩智    圖:葉永仁    

簡介: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揚名海內外,無人不識廣西山水名城。躍然眼前的灕江水墨畫卷,伴隨書香氣息撲面而來;世界旅人驛站陽朔留下了遊人、創業者、返鄉青年、外國人的身影;柳州一面是螺螄粉之城,一面是千年少數民族聚居的三江侗鄉;來到潯江、桂江、西江合流的桂東小城梧州,體驗騎樓底一城食兩廣的滋味。人間煙火妝點下的青山綠水,正在散發別樣魅力……

柳州回味無窮

一座有味道的城市,不僅是「又酸又臭」的螺螄粉之城,更是充滿人情味的地方。令人愛恨交加的正宗「柳州螺螄粉」,必須在當地生產;地處湘、桂、黔三省(區)交界的三江,因榕江、潯江、融江三江交匯得名,侗民月月過節,奇特隆重的風俗叫人難忘。只有親自來過,才曉得最美風景不在山清水秀,而在千年侗寨歌堂下的悠悠歌聲。

 

程陽無風雨 永濟八寨民
提起侗寨,不少人第一時間想起貴州肇興侗寨;提起柳州,則不少人聯想到螺螄粉。你可曾想過廣西柳州也有隱世千年侗寨?從三江縣的河西車站換乘公交,車程約1小時就到達「世界橋樓之鄉」的程陽八寨。集橋、塔、亭於一身的風雨橋常見於黔、桂、湘三地交界的侗族聚居地,與鼓樓同為侗族建築文化的象徵,讓人來往停息、躲避風雨,也是重要的迎賓場所(攔路對酒對歌)。除卻實用性外,風雨橋也被侗人認為是和前世今生溝通的「生命之橋」。建在河流出侗寨的「水口」的侗族風雨橋,既方便交通,也能守住福氣,亦有「福橋」之名。


橫臥平岩馬鞍寨林溪河上的程陽永濟橋,是出入寨門的必經之橋,始建於1912年,歷時12載,全長77.76米、寬3.75米、高11.52米的石墩木構樓閣式建築以榫卯嫁接,2台3墩4孔,連接5座橋亭、19間橋廊,被譽為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也是世界四大歷史名橋之一。侗族風雨橋最初與南方廊橋結構相似,後來形成多層重簷橋亭為主、雕樑畫棟的特點,為山水添色。程陽永濟橋就擁有五重簷、六角攢尖頂樓閣的中央橋亭,東、西四角攢尖頂樓閣的台亭,東、西五重簷歇山頂墩亭,堪稱集侗族風雨橋建築藝術之大成者。


Gaeml與山河同在
侗族自稱「Gaeml」,本意是生活在被大山阻隔、被森林遮蓋之處的人們。他們被認為從古百越發展而來,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被稱為「黔首」。秦始皇統一七國,在楚國舊地「黔」設立了黔中郡(今湘西、黔東一帶)。唐宋之際,「黔」演變為「峒」或「」,「黔首」也演變成「溪峒之民」或「峒民」。明清以來,多用「侗僚」、「峒人」,至近代則以「侗家」、「侗族」稱之。從名稱的歷史流變不難看出,侗民生活與山川大地有着密切關係。
 

何謂「程陽八寨」?
由馬鞍、平寨、岩寨、平坦、懂寨、大寨、平鋪和吉昌8個侗族村寨組成,相傳程、陽二姓最早在此居住而演變為地名,其中較大的馬鞍、平寨、岩寨還被列入侗族村寨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此處購買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