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事] 大坑西邨最後時光
文:陳苡楠 圖:陳苡楠 |









簡介:屹立在石硤尾逾半個世紀的九龍大坑西邨是全香港唯一私營廉租屋邨,它用褪色的外牆、時代舊物、老居民,訴說香港老屋邨的歷史及石硤尾的往事,但最終逃不過重建的命運,面臨全面清拆。
「屋邨豪宅」配套完善
背負着特殊的身份,大坑西邨的存在註定不平凡。大坑西邨是香港唯一僅存的私營廉租屋,前身是光明村寮屋區。上世紀50年代石硤尾發生一場大火,燒了6個小時才被撲熄,當時約5萬多人痛失家園。1961年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給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大坑西邨,由於當中6名董事均有紳士名銜,因此也被稱為「紳士樓」。邨內共8棟樓宇,7棟在1965年建成,而最後一棟則在1980年落成,用以安置當年受到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以廉價出租予低收入人士。「興強順利,康樂安泰」為當時的口號,所以各個樓宇也各取一字去命名。
徙置區是香港在50至70年之間興建的公共房屋,最大的特點是居民都需要共用廁所浴室。有別於當年的公共房屋,大坑西邨各家各戶已經享有獨立廚廁,大大改善了治安和衛生問題。工整的排列,配搭鮮艷的色調,還有騎樓的設計。值得一提的是,樓宇的走廊使用開放式設計和通花磚代替密封的牆,形成空氣對流作用,夏天一般比較涼爽。邨內的商戶集中,餐廳、士多、銀行、文具店、補習社、中醫舖等,應有盡有,甚至有不少邨外的人前來光顧。大坑西邨的佈局與設計以人為本,鄰近地鐵站,佔盡優越的地理位置。
扎根40多年 瀟灑退場
拆遷在即,住戶、商戶陸陸續續搬走,邨內氣氛異常寧靜。民興樓一樓麗宮髮型屋的幾盞懷舊三色轉燈,當中只剩一個仍在轉動。髮型屋有剪髮、染髮和燙頭髮的設備,從老舊泛黃的設備和牆上的老照片裡,看得到漫長歲月留下的印記。老闆黃先生自1976年開始就在大坑西邨開設髮型屋,從昔日4塊錢剪一次頭髮到今天的70多塊,客人也從年輕力壯,變得白髮蒼蒼。「40多年來看着屋邨從興旺走向衰退,也從客人30多歲開始給他們剪頭髮,到現在他們已經7、80歲,滿頭白髮。」黃先生憶述,過去客人會把自己的孩子帶到髮型屋,看着他們成群的放學,非常吵鬧,但現在邨內已變得愈來愈冷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