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 跟着悟空去旅行
文:王一帆 圖:視覺中國、柯炳鐘、吳歆宜 |








簡介:以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為背景的國產電玩遊戲《黑神話:悟空》(以下簡稱《黑神話》),不僅點燃了中國玩家的激情,更在國際平台上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自推出以來就成為各平台熱議的對象:遊戲愛好者忙於打怪過關,摸清各條支線和隱藏劇情;動漫發燒友從遊戲中發現國產動漫的新亮點;而各地文旅則熱衷於「認領」本省的取景地和文物,為「天命人」定製專屬「取經」路線。
近幾年,中國熱門的文化旅遊地點常與流行影視作品有關,比如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繁花》、《我的阿勒泰》。影視作品以直觀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為觀眾展示當地最具吸引力的風土人情,使得觀眾人雖在屏幕前,思緒早已飛出千里之外。
8月底以來,《黑神話》相關的「遊戲+文旅」熱潮席捲山西。究其原因,是遊戲中大量的人物服裝、場地佈景,以及神怪形象等取材於山西各地文物,熱衷於「聖地巡禮」的玩家紛紛奔赴山西,當地也由此延伸出「跟着悟空遊山西」活動和遊戲「通關文牒」(《西遊記》原著中取經師徒攜帶的類似護照的文件),幫玩家解鎖遊戲取景地,打機之餘開啟線下山西旅遊「副本」。
為甚麼是山西?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三晉大地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五千年來保存了數不勝數的文物古蹟。據全國文物普查,山西現存古建築2.8萬餘處,是中國現存古建築最多的地方,有「中國古代建築寶庫」之美譽。最古老的榫卯結構木塔、最完整的琉璃古塔、最驚險的懸空建築都佇立在這片土地。
《黑神話》遊戲對於取景文物的應用可分為幾類,一是將文物化為遊戲人物的穿着點綴或法寶外形,比如高平鐵佛寺中散脂大將;二是將文物場景作為「天命人」經過的地點或戰鬥場景,比如隰縣小西天;三是將文物中的神怪塑像直接作為這個神怪的形象之一,比如晉城玉皇廟中的亢金龍神像。
以鐵為骨,用鐵造型
與其他寺廟相比,佔地僅有一畝的鐵佛寺只能算小廟,讓人懷疑是不是一位虔誠的信徒捐出了自家的一畝田地,創立了這座寺廟?從寺廟的門墩刻字上看,這座位於晉城高平的廟宇創建於金大定七年(1167年),因殿內的鐵佛而得名,也有說是鐵佛寺每一尊造像上都運用了大量的鐵絲鐵線,最終每一尊造像呈現出「以鐵為骨,用鐵造型」的塑造手法。
東、西兩壁的二十四諸天塑像高2米有餘,性別與身份各不相同,幾百年前的工匠在塑造時,創意地融入豐富的塑造手法和大膽的想像,使其成為不可多得的精品。這些神佛塑像表情生動,有慈面、有猙容,或是帝王裝,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或身披鎧甲,極富感染力。以散脂大將為例,他身着鎧甲,青銅色的臉上嘴巴大張,似乎在極具氣勢地咆哮。紅色的頭髮根根倒豎,就像底下有一股風吹上來,宛如燃起來的一團火燄,整體形象猙獰兇惡。
散脂大將的臉部形象被用於《黑神話》遊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