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街 向世界出發
分享:
|

數讀澳門街
澳門的街可謂是「街知巷聞」,未曾想過街道都可以如此千變萬化,我們不妨化抽象為具象,用數字感受一下它們帶來的震撼。
一起走過澳門街
1557年
營地大街Rua dos Mercadores
「大街」、「澳門街」、「澳門大街」,這些名稱都是這條澳門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營地大街的別稱,從其葡文名便可得知這是一條商業街。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被允許居澳,他們築屋長居,形成以營地大街、關前街、草堆街為商業中心的「三街」。相傳萬曆年間,因營地大街、關前街與草堆街交界處石門篆刻「澳門」二字,營地大街亦被稱為「澳門街」。
1848年
龍嵩正街 Rua Central
龍嵩正街即「龍鬚廟」的街,此「廟」並非華人之廟,而是洋人的聖奧斯定教堂,只因舊時華人慣把教堂稱為廟或寺。街道原是華人木屋區,但當時的澳督亞馬喇有意開發,便拆卸木屋、整頓路面,變成來自不同國家的洋人聚居之地。他們從最初的營地大街搬到龍嵩區和附近的南灣居住,建立了崗頂劇院,附近亦有不少絲綢、時裝珠寶、古董商店。新馬路開闢前,它是澳門半島西面的商業核心之一。
1869年
南灣大馬路(原稱「南灣街」)Avenida da Praia Grande
這條中區大馬路曾名為「南灣街」,路上的海浪圖案,反映這裡曾是南灣海岸線。自1863年起,前後經過3次的填海工程,令街道起點和終點不斷變遷,在1869年命為「南灣街」,最後在1994年易名為「南灣大馬路」,成為澳門金融、商業和政府機關的心臟地帶。當中包括澳門重要地標如新葡京、加思欄兵營、陸軍俱樂部和澳門特區政府總部等。
1918年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新馬路)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
新馬路無論從地理還是歷史意義上,都對澳門的街道和城市來帶重要影響。16世紀以來的內港貿易興旺,圍繞三街形成商業、生活區,但街道無法通往半島的東、西,亦未能延伸到澳葡政府政治重地議事亭及洋人生活的南灣。因此開闢新馬路無疑打通了澳門20世紀以來重要的經濟、政治、生活區。儘管這條街道後來以澳督亞美打利庇盧名字命名,市民還是更愛以「新馬路」稱呼它。
1939年
殷皇子大馬路 Avenida do Infante D. Henrique
新馬路延伸段的大馬路,因南灣填海而來,到1939年正式從新馬路和南灣街的交界點起,通往南灣海灣的圓形地(即今亞馬喇前地),並命名為「殷皇子大馬路」。殷皇子是對葡萄牙航海事業有重大貢獻的恩里克王子(Infante D. Henrique)。這條街見證1970年首家五星級酒店葡京的開業、陪伴不少澳門人成長的工人球場變成新葡京及葡文學校的變遷。
2005年
金光大道 Cotai Strip
金光大道位於氹仔和路環之間的路氹連貫公路上。1960年代,政府開始建造全長2,250米的路氹連貫公路,隨着澳門社會對土地需求增加、政府不再發出博彩專營權等原因,威尼斯人澳門在2005年宣佈牽頭一個名為「路氹金光大道」的項目,其後20年間不少世界高水準酒店紛紛進駐,令金光大道變得熱鬧起來。時至今日,每當人們想起在澳門,總會第一時間就會想起金光大道沿路上的酒店。
----------------------------------------
澳門只是一條街?
很久以前,老一輩口中便流傳着「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這樣一句老話,隻言片語生動地描繪了省港澳三地的形象。
多年以前,「澳門街」專指今日的營地大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商民發現此處有利可圖,在貿易帶動下,原來四散的人開始聚居,甚至開始通過合作組成公所,維繫共同利益。「澳門街」就由一條街逐漸變成海岸線上一方土地,第一次在歷史長河中有了自己的名字。
----------------------------------------
綠起澳門街
「澳門街」之名常常讓人們一講起澳門,就覺得這座城市很小,很快就能逛完。事實上澳門總面積的確不大,只有33.3平方公里,甚至被人笑稱不如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面積大(37.8平方公里),但難道澳門真的小得剩一條街道嗎?
澳門第一條街
「澳門街」一詞是由營地大街衍生出來。自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人獲准居澳,便在營地大街一帶(又稱「大街」)築屋而住,從事商貿活動。澳門首位華人攝影師王文達在《澳門掌故》如此描述:「考澳門街,古祗稱大街焉,即今之營地大街也,昔時該街之兩端,各設閘門一度。東曰石閘門,西曰紅窗門。中國設關扼守。」
「營地大街」由來有多個說法,有說當時只准葡人居留大街,或說明朝政府為了防止葡人擅闖大街而紮營。萬曆年間,在營地大街、關前街與草堆街的交界處,曾有一座刻有「澳門」的石閘門,是為第一條「澳門街」終點。初期的澳門街不但是華夷貿易窗口,更是一道種族分明的「楚河漢界」。這條十字大街最初被明朝廷分別命名為「畏字街」、「威字街」、「懷字街」、「德字街」,劃給「諸夷」居住,還被稱為「澳夷聚盧大街」,表明為居澳葡人等「澳夷」合法聚居之地,石閘門外,就是「澳夷」不得入的中國關口及轄地。
營地大街的繁盛依賴港口貿易,以葡萄牙為主的商船在今日珠海和澳門之間的內河海灣頻繁穿越、上落商品,發展出內港碼頭。本應該一眼望到頭的一條澳門街,慢慢容不下從無盡汪洋大海經歷航險抵達的大批貨船,開闢為一片貿易的商店街區,營地大街、草堆街、關前街、十月初五日街人走得多的地方有了路,聚居的路闢成新的街道。
從防範夷人到商民為生
無論如何,大街見證了內港商業繁榮的起落,今日有馳名的遠來茶樓(遠來餅家的前身)、華西洋服、謝利源金舖、煒記衣車公司,亦因開設營地街市(又稱「中央街市」),成為重要的居民生活區域。古老大街生生不息,見證百業興旺,陪伴幾代澳門人成長到老。景然棧臘味自清末開業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舖內懸掛清朝舉人大揮一筆的牌匾,最初只有從右至左「景然」二字。舖頭從十月初五日街搬到人流較密集的營地大街現址,換上隸書燙金字體「百年老牌臘味家」、「景然棧」,不變的仍是從右至左順序的中文字。第四代執掌生意的劉晚景夫婦年紀不小,仍堅持自家製臘味,店內名品臘腸、潤腸、鴨腎、鴨髀都有口皆碑,街坊食過都返尋味。
----------------------------------------
最早的CBD 草堆街
在澳門半島瓹窿瓹罅、左右迂迴的途中,幾乎不能避開一片以「草」命名的街道:草堆橫街、賣草地街、草堆橫巷怎麼還有草地圍和乾草里?長約320米、寬4米的草堆街是這一切「草字輩」街道的源頭伊始,一往無際的草堆街延伸至曾經海岸線盡頭的康公廟前地,與十月初五日街相接而止。
明朝時期,草堆街尚未闢街,還是一片沙地,連接水岸的末端為碼頭「船澳口」,運到澳門的柴草都堆放在這裡,滿地堆積的柴草成為街道最具代表性的象徵,故此大家都稱此為「草堆街」。街道未闢時百姓生活貧苦,以稻草代替柴木作燃料,草地街和附近的賣草地亦是稻草市場的一分子。開闢後,人們聚眾而居,草堆街便逐漸造就了布疋、金舖和電器生意,現今還有幾間賣布造衣和電器的店舖。
情義值千金的三街會館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和江湖。隨營地大街、草堆街和關前街商戶增多,他們自發成立了會眾議、平交易的「三街會館」。會館和關帝古廟橫匾之所以並存,離不開一個「商」字。生意愈做愈大,同行商業糾紛不可避免,但華民深諳「一枝竹仔會易折彎,幾枝竹一扎斷折難」的道理,早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之前成立會館,增設「公所」傾數、供奉講義氣的關公。廟門前的土地神壇上字樣「榮寧社」為昔日坊社社稷壇所在,對聯「榮居康樂境,寧享太平年」,分明將重契約、講感情的商業合作精神刻入骨子裡。
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 中西藥局
草堆街80號是典型的上居下舖華民民居。1892年,這裡是香山華商曹有所屬物業,為支持澳門首位華人西醫孫中山先生懸壺濟世的善業,他慷慨提供房子給孫氏開設「中西藥局」。儘管孫氏停留澳門的時間不長,這所僅維持大半年的義醫藥局像如雷貫耳的名字和中國巨大變革一同流傳於世。在挖掘、保留原址的過程中,專業團隊甚至發現明末清初供外銷的克拉克瓷瓷片,可見草堆街繁榮的華洋貿易經得起年月考驗。
與此同時,門口懸掛一塊名為「飲香僊(仙)館」的牌匾,記載一段撕裂傷口的創傷性記憶:英國商人為了利益,引發那場顛覆中國清廷命運的「鴉片戰爭」,草堆街曾煙館林立,烏煙瘴氣,完全看不出被布疋、金舖和電器店取代的痕迹。不過任由「仙館」名字取得有多悅耳動聽,終歸是鴉片毒品的遮羞布,它的存在警示世人勿要重蹈歷史覆轍。
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喜歡用「澳門街」來形容澳門,不單因為她很小,更是因其成長史被筆直或曲折的街道小巷記錄起來。從16世紀以來第一條「澳門街」——營地大街的誕生到整個澳門,小城海岸線時移世易,唯有不變的街巷情懷可以應對滄海桑田的變化。
----------------------------------------
關前名字 我的姓氏
好比香港九龍城「衙前圍道」,關前正街、關前後街的名字,暗示「關」與街道千絲萬縷的聯繫。此地曾設立海關關卡,不過在170多年前已經被封禁,其起源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設置在澳門的海關衙署「關部行臺」,負責監督對外貿易、管理稅收,曾是大名鼎鼎的四大海關「粵海關」的七個總口之一,築建之處在今日關前街附近。
鴉片戰爭後,香港島成為英國管理下的無關稅港口,打擊了澳門的轉口港貿易;葡萄牙女王在1845年倣傚港英做法,派任澳葡總督亞馬留(亞馬喇)打開進入中國的關埠,封閉清政府設立在澳門的海關衙署,取消中、葡稅關。昔日海關蹤影已無法尋得,但古樸又濃烈的商業氣息不甘止步於此。
關前正、後二街首尾相連,一排店舖夾雜在頭尾窄、中間寬的一畝月牙形地,4條短道飾以繽紛塗鴉串聯兩街。關前正街始於果欄街和聚龍舊社而止於草堆街和關前後街交匯處,曾林立各種草藥店、古董店、家具工場、家禽店等。葡人開始在澳門定居時,不少中國和亞洲各地的工藝品都由廣州經此地分發銷售,包括石灣陶瓷、國畫和印度宗教畫作。古舊街道的葡文名稱「Rua dos Ervanarios」(草藥醫生街),暗指這裡舊時有不少中藥店存在。
路上依然是隨處可見的葡式石仔路,有些與眾不同的是黑色曲線之間多了一些銅錢圖案,訴說了引以為傲的繁華商業記憶。
舊街換新貌 老派生活之必要
正街一側是居民常去的服裝、家具、神香商號,貨物堆疊在門前的紙皮箱上。鐵皮屋頂下不約而同墊了紅白藍三角雨棚,想分清店家,還需細看鏽跡斑斑的生鐵皮拉趟門,鏤空花紋刻有獨一無二的商舖名稱;古色古香的文玩舊物,將時間定格80年代的小街模樣。除了傳統行業,現時亦有不少文創小店和年輕創業者開設的咖啡廳、蛋糕店。擁有60年打鐵歷史的店舖,就「打鐵趁熱」改建成文青愛去的coffee shop,世界品牌可口可樂博物館進駐,增添一絲國際氣息,還有供旅人打卡多巴胺「彩虹屋」、關前薈與街頭文創市集新舊老舖編織的街廓,延續了關前街的喧囂。
----------------------------------------
葡國街?教堂街?
到訪澳門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旅人,無一不為兩地的相似性所感嘆。從16世紀中葉以來居於澳門半島的葡萄牙人,用教堂劃分3個居住區域,到最終形成的7個行政堂區(paróquia civil);都與狹窄的街巷相映輝照,成為澳葡時期的街道特色。
----------------------------------------
填海造地 與歐洲街不期而遇
巴黎、倫敦、柏林、馬德里我在數的並非歐洲各國首都,而是位於新口岸的一眾「世界街」。
澳門人少地不多,隨着城市化的發展、居住人口的上升與土地需求的增加,「填海造地」成為解決土地問題的最佳辦法。大堂區的新口岸是填海陸地,原屬海域範圍,澳葡政府於1920、30年代以及1980、90年代期間,分別在松山南面的山腳及友誼大馬路以南大規模填海造地。為區分二者,前者一般稱為「外港填海區」(新口岸填海區,Zona de Aterros do Porto Exterior,簡稱:ZAPE);後者被叫作「皇朝區」(新口岸新填海區,Zona Nova de Aterros do Porto Exterior,簡稱:NAPE)。
要尋找的歐陸風情街,就在四正的皇朝區十字路口之間。想找到皇朝區也十分簡單:一是定位友誼大馬路南的地區,以宋玉生廣場為中心,分別向東、西延伸至冼星海大馬路、城市日大馬路兩條縱向道路之間的區域;二是利用永利澳門度假村、澳門美高梅、澳門文化中心以及澳門雅辰酒店4個角落定點定位,識別這個矩形區域。
遙望歐洲風情街之前,歷史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海洋王者葡萄牙。歐洲首都街「進駐」前已有一條葡京路,這條路的命名,當然出自首家五星級酒店——葡京酒店,與之相應的葡文「Lisboa」不難讓人聯想到葡萄牙真正的首都里斯本。
真正的皇朝 燊哥的世界
1970年6月11日,仍是澳葡政府治理下平凡的一天,由「賭王」何鴻燊帶頭投資、具葡國建築特色的「鳥籠」葡京酒店在葡京路隆重開幕。澳門皇宮賭船、外港的羅馬鬥獸場與漁人碼頭,流露金玉滿堂、揮霍成性的奢侈之風,叫人淪陷在異國風情的紙醉金迷中,就連葡萄牙的航海對手西班牙的回力球也能自成娛樂場,賺個盆滿缽滿——他們背後都有一位名為「燊哥」的金主支持。
跨越「友誼」的中國街
友誼大馬路的北面為北京街、廣州街、昆明街一眾「中國街」,甚至有香港人熟悉的「上海街」。這裡的財神酒店、利澳酒店,與歐洲風情街的五星級酒店對比顯得黯然失色;至於全國同名的「南京街」則是獨自屹立氹仔的「飛地」。
----------------------------------------
登陸半島的葡人以最初建設的3座教堂:聖老楞佐堂(風順堂)、聖安多尼堂(花王堂)和主教堂(大堂),來劃分居住區域,生活事務由所屬宗教堂區(paróquia)管理。世人為葡國浪漫建築動容,卻鮮瞭解殖民背後的故事。
葡國街地標 劫後餘生的大三巴牌坊
踏入花王堂區(聖安多尼堂)走上大三巴街,爬坡的盡頭是視野開闊、人稱「大三巴牌坊」的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遺址。
耶穌會傳教士在1602年開始修建聖保祿教堂及學院。當時設有藥房、天文台等,並開辦語言、神學、科學高等教育機構,歷經3次火災和重建,卻沒能抵過1835年的奪命火,留下正壁牌坊及部分地基和石階組成的遺址獨自在聖保祿山崗。如今站在牌坊前看日升月落,與殘存的宗教聖像、花卉和日月圖案遙相呼應,無不綻放一份驕陽似火的懾人美。
在大三巴旁邊,你會看到哪吒廟和部分城牆遺址。19世紀末澳門發生瘟疫,導致很多居民感染,但柿山(現稱「大炮台山」)哪吒廟一帶的居民卻能倖免,認為受到童神哪吒的保佑,於是在1888年興建廟宇,供奉柿山哪吒太子。柿山哪吒和劫後餘生的大三巴牌坊,用頑強的生命力守護僅存的茨林圍圍村。
中區重地 議事亭前地
澳門人習慣稱在大堂區的議事亭前地為「噴水池」,是市政署(曾名市政廳、民政總署)大樓前的一片地方。16世紀初澳門由中國政府香山縣管轄,隨着築居的葡人增多,遂在1583年起成立澳門市政議會和議事局,大樓內飾有華美的葡萄牙青瓷磚。若你翻看20世紀初的老照片,熱帶樹路旁尚有馬車行走,清幽寧靜,並非現今人滿為患的景色可同日而語。
邁步前行,眼前行善救濟的仁慈堂在1569年成立,為中國首間西式醫院聖辣非醫院(即「白馬行醫院」),如今為葡國領事館,後街今日仍叫做「醫院後街」。
仁慈堂對面更迭過不少商店、藥店和酒樓,黃、粉外牆的連排建築物兼具了歐洲韻味和嶺南「騎樓」特色。直行左邊是浪漫脫俗的玫瑰堂(板樟堂),溜進旁邊的米糙巷可以直達營地街市和大街。米糙巷14號曾是合興麵包辦館,不僅販售豬仔包,也有以橄欖、洋蔥和炸本地鱸魚製成的土生葡人聖誕餅「麵龜」。
----------------------------------------
媽閣廟及「澳門」的名字由來有着密不可分的淵源。相傳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至1487年),閩潮商人便在澳門半島西南部興建媽閣廟,在葡人1553年到達澳門時它已屹立在此。當葡人登陸媽閣廟的海岸,詢問當地居民身在何處,得到「阿媽閣」的答覆,便用「MACAU」(譯音「馬交」)替小城命名。
流入心坎的泉水 亞婆井
從媽閣廟的側街可走到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祖屋。鄭家大屋始建於1869年,帶有傳統嶺南民居的風格,但樓梯、門楣、窗楣、天花板、牆面卻融入了西方古典建築元素。相傳在鄭家大屋裡能聽見外面亞婆井的井水聲,因井口嵌有龍頭,所以稱為「龍頭井」。繽紛的葡式建築物或具有Art Deco(裝飾派藝術)風格的民居,反映這裡是早期葡人聚居的地方。山泉消逝後,只剩下水井遺跡及亞婆井前地的兩棵可能在1877年前種下的大榕樹;或者早已像葡萄牙民謠般流入居民的心坎裡:「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
優雅的風順堂與崗頂前地
走上高樓街轉入風順堂街,眼前是美麗優雅的聖老楞佐教堂。建於16世紀中期的教堂,經多次重建,於1846年成為今日的模樣。教堂亦稱為「風順堂」,意為華人漁民所祈求之「風調雨順」,保佑出海男子平安歸來,跟媽閣廟同樣重要。至於議事亭和龍嵩街之間的崗頂前地,是不少達官貴人聚居和活動的地方。
往教堂正門的左邊繼續走便到龍嵩街,慢慢走上遊覽澳門街必經的斜坡,未幾可看見幾幢秀美的葡式建築佇立坡頂,分別是洋人之廟聖奧斯定教堂(龍嵩廟)、伯多祿五世劇院(崗頂劇院)和何東圖書館。
聖奧斯定教堂在1591年由西班牙修士創建,見證天主教隨葡人遠洋東渡的佈道歷史。蒲葵葉飛來,覆蓋教堂屋頂,葉片隨風飛揚,故華人稱之為「龍鬚廟」、「龍嵩廟」。廟前車水馬龍,異國風情的餐廳和商店林立。
旁邊是中國首座西式劇院,在1860年建成。希臘風格的薄荷綠建築樓高兩層,地下分為觀眾席、舞台和前廳,樓上是月牙形的觀眾席,曾是往時葡人的重要活動場地。
建於1894年崗頂圖書館,原是私人居所,從官也夫人的別墅易主到香港何東爵士,至1958年開放為園林式圖書館,現仍保留水井和庭園。往東方斜巷走向議事亭前地,會經過一些本地年輕人開設的咖啡店,轉角更是陪伴澳門人50餘載的世記咖啡大牌檔。
----------------------------------------
區分不開的葡人社區歸屬
16世紀中葉以來葡萄牙人在澳居住、管理城市,隨洋流漂泊而來的異鄉人,或最終離開遠東、或接受澳門中葡並存的社會文化,並跨越種族界限,孕育混血的後代。走在街上,耳邊聽着一口流暢、純正粵語;眼見實為歐洲人的面孔,這件事並不奇怪,皆因他們就是生於斯長於斯、見證文化交互輝映的「土生葡人」。
隨着社會的變遷與發展,當初殖民者的文化、語言已經不再處於澳門社會的壟斷地位,但不少擁有雙重文化背景、在澳生活多年的異國面孔,都選擇在此「葉落歸根」。他們學習着中國語言、接受中式文化、適應中國飲食,而同時不忘根本,承傳來自葡人的家族記憶。無論去向如何,心之所屬就是思念的人之所在;心在哪裡,家就在那裡。就像小城中盤根錯節的道路,朝夕相對的面孔,哪還有甚麼你我分明的清晰界限?
----------------------------------------
歷史城區知多啲
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歷史城區以最早期3個堂區與望德堂區的老街道為核心,由22座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中西文化交匯的建築物,替小城抹上斑斕的歷史色彩,亦訴說不少街道故事。
歷史城區遊覽路線
媽閣廟 → 鄭家大屋 → 亞婆井前地 → 聖老楞左堂 → 崗頂劇院 → 何東圖書館 → 聖奧斯定堂 → 議事亭前地 → 大三巴 → 哪吒廟及舊城牆遺址
澳門歷史城區示意圖
----------------------------------------
新馬路澳門中軸線
如果將營地大街、草堆街和關前街「三街」和十月初五日街一帶內港的興盛期,比作橫衝直撞、好奇未知的幼年時期,那麼以新馬路為發展的時期就像深思熟慮的成人期,奠基了澳門發展的主心骨、中軸線,指向明晰的未來。1920年代前後開闢的新馬路,令澳門街商業貿易中心由內向外轉移,更是促使「東方蒙地卡羅」之名的幕後推手。
另類搭橋手術 新馬路
世事易變,滄海桑田,沿着河港誕生的澳門街逐漸向陸地發展。此時澳門半島東、西邊並沒有因為350多年的中葡文化交匯而得到連通,加之人們出行還是不方便。大堂前地與龍嵩街之間隔着一個小山崗,未能通往當時的政府核心議事亭。因此,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新馬路)的出現就對流通澳門錯綜複雜的街道顯得別具意義。
自1903年(有說1908年)起,澳葡政府便開始徵收拆卸新馬路一帶的私人物業,前後約130棟,再分段開闢街道。工程基本以議事亭前地為中心,分成兩段。往內港路段以拉直或填平大鵬巷、爐石塘(庇山耶街)和附近小巷為主;往南灣路段的工程以剷平大堂前地和龍嵩正街之間的山崗為主。620米的道路改建工程在1918年竣工,自此,站在議事亭前地向北可以一眼看到內港盡頭的十六浦。不論是新馬路上的百年建築;還是從內港的國際酒店到南灣盡頭的新葡京酒店,都印證了這次「通波仔」手術的成功。
----------------------------------------
內港曾經繁榮
清朝的草堆街與當時內港盡頭的康公廟相接,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草堆街常年飽受回祿之災困擾,眾商民聽聞康公(康真君)可鎮火消災,紛紛籌錢建廟,在咸豐十年(1860年)建成當時岸邊的康公廟(康真君廟)。200年後的內港水陸交通依然繁榮。20世紀中期,陸路有岐關車站;水路交通有港澳渡輪碼頭、穿梭珠三角的內河碼頭、貨運碼頭等,連鄰近的十月初五日街也因此變得繁華,逾百家商舖,包括酒樓、百貨、手信唐餅店、銀行,迎接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商人、遊客、貨運搬運工和本地人。往來港澳的輪船有金山、瑞泰、瑞安、佛山、大來,旅客一落船就去番攤、賽馬和賽狗。十月初五日街有七妙齋攤館和海源娛樂場兩家賭場;康公廟前地有「舖票」(舊式彩票)開彩;附近的福隆新街有瑞貞攤館;還有新馬路國際酒店和新中央酒店的賭場。
與世浮沉的海陸巨頭
接壤內港的新馬路西端博彩業之繁榮,離不開勞苦功高的「海陸兩巨頭」。人們在「梳打埠」的內港碼頭下船,便去就近的「澳門皇宮」和金碧娛樂場「玩番兩手」。
澳門皇宮、皇宮娛樂場前身屬於珠江三角洲最有名氣的珠江畫舫(又稱「皇宮號」)。上世紀60年代便停泊在內港12號B(有說14號)碼頭的賭船,是賭仔最愛流連的據點之一,傳聞上船者十賭九輸,所以亦稱它為「賊船」。後來由霍英東、何鴻燊等投資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購入並加以裝潢粉飾,於1995年20號碼頭繼續營業。船上有酒樓、娛樂場和餐廳,1974年的占士邦電影《金槍客》亦曾在此取景。
金碧娛樂場原在大街新填巷地段,後搬遷至新馬路地址(現金碧文娛中心),2007年12月再次搬遷至新口岸營業。在新馬路的場館為兩層獨立建築物,設角子機、牌九、骰寶等,為投注額不大的百姓提供消遣去處。附近食店如龍門餐室、安樂餐室、鳳城禮記都留在澳門人的回憶中。
碼頭、歧關車站的變遷,令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三街人流減少,褪去旅客的光影,市井的喧囂聲重新溫柔起來。自從賭船與金碧娛樂場遷走,內港海旁與新馬路西端的博彩生意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新馬路從「內」向「外」的發展機遇。南灣、新口岸、外港造地發展,令「澳門街」不止內港的幾條街道而已。
----------------------------------------
香港開埠、內港碼頭和歧關車站搬遷等等原因,令澳門內港的港口地位逐漸不比從前。在民生發展、人口增加的同時,開闢不久的新馬路上出現的兩所酒店盛極一時,國際酒店和新中央酒店爭做全澳最高的酒店,成為佳話。
新馬路的長明燈
1930年,商人霍芝庭的豪興公司投得賭場經營權,當時他已經在廣東設番攤,所以在澳門開設牌九、番攤及骰寶的博彩活動;到1937年,華商高可寧、傅老榕組成的泰興娛樂總公司投得賭權。兩間公司先後開設了盛極一時的國際酒店和新中央酒店。
樓高6層的新中央酒店建於1928年,最初叫總統酒店,是澳門第一間帶有電梯的酒店,亦是當時最高的酒店,頂層設有賭場。1932年被泰興娛樂公司集資收購後易名「中央酒店」,泰興當時亦在福隆新街和十月初五日街經營番攤、牌九、骰寶等博彩生意,而中央酒店內亦設有舞廳、粵劇演出場地、西餐廳和酒樓夜夜笙歌。
10層高的國際酒店在1941年開業,由霍芝庭兒子霍寶材和吳偉庭出資,奪去中央酒店全澳最高酒店的名氣。酒店內有美髮室、粵茶餐廳、早午茶和夜宵,而天台設有「消暑殿」露天夜總會和西洋歌曲、時代曲歌舞表演。不甘示弱的中央酒店在翌年加建到11層,易名「新中央酒店」,自此「新中央」和國際酒店便成為新馬路的標誌,見證多年來如恆河沙數的變幻。
賭與典當的魔咒
20世紀初,內港已有不少當舖,皆因往時賭客「輸清光」、吸大煙的要「充電」,都到當舖典當自己的財物。十月初五日街德生大按遺址和新馬路德成按,都是省港澳「典當業大王」高可寧的物業,與他拍檔傅老榕是澳門一代「賭王」。德成按於1917年建成,帶有民初的建築風格。除了嫖、賭、吹的富家子弟是當舖的常客,3、40年代的抗日戰爭,也造就了典當業的興旺。當時不少內地百姓逃難到港澳,澳門人口急劇增加,但物資短缺,故而有許多典當棉被、衣物、為生工具的人。80年代,隨着澳門城市發展興旺,人們減少典當,1993年,德成按亦「功德圓滿」正式結業。後來澳門特區政府購下建築物重新修葺,成為典當業展示館。
自從皇宮娛樂場與金碧娛樂場一併遷走,整個內港海旁和新馬路的舊城區博彩經濟迎來前所未有的蕭條。直到1970年,澳門首家五星級酒店——葡京酒店在新馬路延伸段殷皇子大馬路開張。自此新中央酒店、國際酒店、葡京酒店3間酒店三足鼎立,矗立在澳門街的中軸線上,替小城抹上「東方蒙地卡羅」的神秘面紗,也迎來了澳門博彩業發展的轉捩點。
----------------------------------------
戲院曲終人散
除了博彩、典當、飲食,新馬路另一片繁華景象就是戲院。這一帶最早的戲院是位於清平直街的清平戲院,它是粵港澳最早辦的劇院之一,於1875年落成,由當時富商王祿、王棣父子籌建。開幕當日,更特別邀請來自廣州的粵劇班到澳門表演,戲院內筵開十席,座無虛位。王氏父子建立戲院有段故:當時的紅燈區「花國三街」(福隆新街、宜安街和福榮里)是由二人開發的,他們買下這區,平整巷弄,舖戶建屋,往來入駐妓寨、賭館、煙館等。但時任澳督蘇沙想興建戲院和街市,王氏父子一口答應,因此建立了清平戲院。據記載,戲院有1,342個座位,不少粵劇名伶像白駒榮、羅嘉寶和任劍輝都在此演出過;同時也是重要活動舉辦之地,1911年的剪辮反清革命運動就在這裡進行。後來,戲院上映有聲電影和色情片,但不敵其他戲院,遂在1992年結業。
除清平戲院外,還有新馬路的域多利戲院、平安戲院也為許多上一代澳門人留下回憶,這些老戲院或放映西片而成為少男少女約會的地方;亦上演抗戰電影、粵劇和話劇。但兩所戲院最終分別在1971年和1993年面臨結業或改建的結局,趕在21世紀到來前落下帷幕。
漫步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步行區活化計劃」自9月29日起,在福隆新街、爐石塘巷、新填巷、桔仔街和何老桂巷之間設立行人步行區,時間為每日上午11時至凌晨1時。期間有藝術裝置、文創市集、藝術文化活動,不妨自由探索街頭、參與導賞團,深度漫遊,感受在地文化。
----------------------------------------
金光大道向世界出發
璀璨奪目的一條世界街被冠以「東方拉斯維加斯」的盛名,其歷史不過50年。近代澳門博彩發展史的豐功偉績,固然離不開長久以來在內港、新馬路乃至外港的經年累積,但此時地處填海造地的路氹世界街,也並非單純「坐11號巴士」就能走完的康莊大道。究竟它是如何憑實力打響「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名堂,又是如何「濠江後浪推前浪」?讓我們一同坐上開往金光大道的發財巴,一探究竟。
----------------------------------------
條條大路通路氹
不少旅客到澳門探索,都會到澳門半島觀賞列入世遺的澳門歷史城區。至於氹仔和路環,除了到氹仔官也街吃水蟹粥、買鹹切酥和享受沿路的小食和咖啡文化,其實亦可以參觀益隆炮竹廠,到龍環葡韻一睹幾幢薄荷綠色的葡人建築,再踩入路環吃遠近馳名的安德魯葡撻、在黑沙海灘暢泳。這兩個離島現在已發展成集不同文化風情的旅遊區,不過接下來要講的,是集藝術、住宿、美食於一身,地處兩個小島之間的路氹城。
路氹城位於氹仔和路環之間,成為組成澳門的第四個部分。1920年代,澳門的兩個離島氹仔和路環之間,便有着填海造地的計劃。40年後,政府開始建造路氹連貫公路,全長2,250米的公路於1969年落成,把兩個離島連結在一起,由於淺灘出現了紅樹林生態,路氹一度有着繁盛的養蠔產業。至1998年,公路迎來更細緻的全面改造,成為一條雙向六車道的道路。翌年澳門回歸,政府在公路的分隔帶中安放十二生肖的雕塑。
邁向世界的澳門街 金光大道
澳門旅遊、酒店行業日漸成熟。澳門街華麗轉身,不止是徒步就可以走完的橫街窄巷,更是一輛輛發財巴滿載來自四海八方的遊人的發財心願,爭相駛入的世界康莊大道。
隨着城市發展及澳門回歸的社會需要,路氹城被定位發展旅遊與博彩業,再加上2005年舉行的東亞運動會盛事,區域發展速度一日千里。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下層行車通道於2013年落成,這條雙向雙線行車通道紓緩了路氹城的交通壓力。兩年後,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行人天橋亦正式啟用,連接路氹城、澳門科技大學和望德聖母灣大馬路。行人天橋有5個上落點,每個點都設有樓梯、扶手電梯及升降電梯,讓行人能安全探索路氹城。
現在,路氹有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及有不少主題式的酒店賭場林立。各種主題式高檔酒店、博彩場地等你慢慢去發掘!集旅遊、休閒、美食、博彩於一身的大道,串聯起歷史長河與前人足跡,讓整個澳門成為「世界的澳門街」。
----------------------------------------
相信「過大海」度假的你一定很想享受完美的假期,此時一定忍不住好奇想問:路氹世界級酒店有甚麼玩法?花3分鐘時間瞭解金光閃閃的大道有何特別!
利用金沙城相接的行人天橋穿越酒店,一次過體驗澳門威尼斯人、巴黎人及倫敦人,不用出國都能輕鬆集齊意大利、法國、英國3國的打卡地標。以一葉扁舟徜徉室內運河,開啟澳門威尼斯人別具意式風情的貢多拉之旅,大運河周邊有許多商店餐廳有街藝人表演。演唱會、表演和會展設施,促使不少巨星在展館開演唱會。或走入知名藝術團隊創作的teamLab超自然空間,置身5萬呎沉浸式場景與科技和藝術互動。
下一秒去一橋之隔的澳門倫敦人,登上浪漫的「澳門巴黎鐵塔」打卡,可飽覽金光大道的璀璨,也能到對面的巴黎人花園,等待觀賞夜晚的巴黎鐵塔光效匯演。
去倫敦人重返英倫街頭,與紅色三寶(雙層巴士、郵筒、電話亭)合照,途徑西敏寺、大笨鐘,光臨水晶金殿,享受邱吉爾餐廳的下午茶。無論是「皇家衛兵換崗」表演、披頭四(The Beatles)經典唱片《Abbey Road》封面場景,還是12月開幕的「哈利.波特:展覽」,都呈現了復古優雅的英倫風與西方魔法世界的一面,令人非常期待。
----------------------------------------
夏夜星光耀銀河
想享親子天倫樂、情侶密密傾,可到澳門銀河和澳門百老匯。銀河餐廳與百老匯食街雲集港澳街頭、老字號,有高檔國際級味道,亦有平民貼地菜,總有一種適合你。銀河影院不時上映大製作美劇、日韓小品、粵語電影和文藝片吸引電影發燒友。每晚在戶外表演的「影舞銀光」,在夜空劃上色彩繽紛的光線,場面震憾。如果在炎炎夏日到澳門銀河,記得不要錯過刺激的水上綠洲「天浪淘園」,內有達8,000平方米的空中衝浪池、白沙灘、激流和瀑布,盡情掃走悶氣!
新濠荷里活世界
新濠天地和新濠影滙亦有好多精彩的娛樂!新濠天地極富時尚風格的頤居、摩珀斯酒店,時尚品味十足,乘坐酒店的高速觀光電梯,體驗穿梭未來的感覺。走入荷里活風格新濠影滙,搭「8」字形摩天輪「影滙之星」、在今年開幕的水上樂園「沖天水龍捲」一飛沖天;走入傳奇英雄科技城加速心跳,時刻過上荷里活電影般精彩的「抓馬」人生。
美獅永利綻放藝術魅力
美獅美高梅和永利皇宮建築華美非常,適合一眾藝術愛好者。美獅美高梅的寶藏匣子展出國寶級作品如清代御製地毯,亦有全球作品及本地藝術家蔡國強、鄭路、霍凱盛之作。視博廣埸呈獻的沉浸式動態水墨畫,與空中海洋SHOW,吸引不少觀眾來到廣場觀賞懸浮在空中的「企鵝」。
到永利花卉皇宮,不要錯過每日在門前表演湖舉行的噴泉表演,水柱的舞動配上懾人的燈光效果及不同風格的音樂,是觸動人心的視覺體驗。或入座永利扒房,盡享視覺、味覺的雙重饗宴。最後乘搭表演湖上的觀光纜車,將金光大道和永利皇宮璀璨的景色盡收眼底。
----------------------------------------
去澳門住哪裡
旅遊不離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在介紹了3條行街路線之後,也需要走走停停,緩一口氣。行文至此,我們搜羅了沿途的住宿地點,希望有你心水的落腳地。
五星級時代 葡京酒店
千禧年代的博彩業開放政策和人們對旅遊、娛樂的需求提高,酒店競爭激烈。開創澳門酒店五星級時代的葡京酒店與時俱進,加建新翼(西翼)、改建部分區域為水晶宮、蒙羅麗莎娛樂場。整體裝潢富麗堂皇、高貴優雅之程度,不由得令人驚嘆其眼光超前,絲毫不輸近年新開的酒店,也難怪能屹立半個世紀依然生意興隆。
東方不敗的金蓮花 新葡京酒店
經年不歇的金蓮花,是許多人對於澳門的第一印象。樓高258米、共有52層的新葡京酒店自2007年建成後,便被Mr. Bean相中成為《特務戇J2》的取景地。它是除澳門旅遊塔之外第二高的建築物,也是目前最高的酒店;且以澳門市花「蓮花」為主題,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城市地標。不過「金玉其外」的萬仞高樓絕非虛有其表的花瓶。美艷狂放的外表下是一個藝術珍藏館,大堂角落均散落燊哥多年來珍貴的中、西藝術展品。
澳門葡京酒店
地址:澳門葡京路
價格:MOP$900起/晚(不含稅)
電話:(853)2828 3838
澳門新葡京酒店
地址:澳門葡京路
價格:MOP$2,399起/晚(不含稅)
電話:(853)2828 3838
----------------------------------------
中西FUSION 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
FUSION菜食得多,FUSION度假村你又見過未?位於射擊路的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由3間酒店組成,將17至18世紀「中國風」的龍、鳳、蓮花圖案、歐洲新古典主義至美好時代藝術融合於一身,綻放古今中外建築魅力。東南一側是第513期介紹過的卡爾拉格斐奢華酒店(THE KARL LAGERFELD),由已故傳奇設計師「老佛爺」(Karl Lagerfeld)主理,處處透露着這位時尚大拿的個人獨特風格;西南隅的范思哲豪華酒店(Palazzo Versace Macau),則由多納泰拉‧范思哲(Donatella Versace)團隊操刀,盡顯世界級時尚品味。
「建」走偏「風」的中式酒店
坐落中央位置的澳門上葡京酒店(Grand Lisboa Palace Macau),是度假村中規模最大的酒店(提供1,350間房間),並如同這座城市以中式底蘊彰顯獨特的濠江風情。酒店不止位置居中,更做到平衡中西元素的中庸之道。房間內有澳葡特色瓷磚搬到牀上(枕頭與抱枕),酒店大堂以黑白相間的雲石作基調,飾以從葡國傳入的藍白瓷磚畫作,散發着中式大氣與葡式風韻,人們享受在世界級旅遊街遊逛的同時,得以投入在文化交匯的藝術氣息,重溫濠江昔日輝煌的航海史。
港澳著名書法家蘇樹輝博士以小篆寫下的《謙卦》、葡萄牙瓷磚勾勒中葡文明相遇的《澳門榮耀》、俄裔藝術家君士坦丁作品《東境西探》和《西境東探》展示東西方眼中的對方酒店東翼大堂的上葡京雕塑廊,置有「澳娛綜合」創辦人何鴻燊博士的藝術珍藏,有廣彩大壺、西洋畫瓷器瓶盆;亦有模仿中國古代青銅器具的裝飾物。這些瑰寶曾在葡京酒店展出,如今遷到路氹的上葡京繼續展示,不但增添了酒店中式藝術的濃度,更別有一番中國文化傳承歷史的紀念意義。
澳門上葡京
地址:澳門路氹射擊路上葡京綜合度假村
價格:MOP$2,079起/晚(不含稅)
電話:(853)8881 8888
----------------------------------------
重返舊時代 澳門葡京人
樓高12層的葡京人酒店提供了3類特色主題客房,全方位滿足懷舊、舒適、溫馨的住房需要,住宿酒店大樓整體復古氛圍十足,模仿愛都酒店馬賽克的外牆和拱形樓頂設計。
具備現代風格設計、糅合1960年代懷古元素的葡京人主題客房,在室內設計上糅合舊式商店的鐵閘元素,加之一眼就能識別的澳葡經典葡京酒店、格蘭披治大賽黑白舊照等,使上個世紀濃烈的時代氣息撲面而來。
商場部分亦是不遑多讓,「H853 FUN FACTORY 娛樂廠」大致分成「懷舊澳門區」和「未來澳門區」兩個區域。從西側澳門飛索、海鮮皇宮舫走到東側商場,途中經過室內時光迴廊,昔日的逸園賽狗場、龍鳳舞台、街邊牌檔的閒情生活一覽無餘。遇上適合室內活動的天氣,想感受一下澳門懷舊風,來這裡不失為一個選擇。
路氹金光大道頻頻開幕的世界級一流酒店,實在令人眼花繚亂。如果你不知道從何入手,不妨放慢步調,來到位於澳門葡京人酒店11至12樓,入住Maison L'OCCITANE酒店主題房間。除了硬裝環境充滿南法風情之外,更與L'OCCITANE提供舒適愉悅美容產品的理念如出一轍,推開房間大門,恬靜、自然的氣息春風送暖,瞬間感覺自己遠離都市煩囂,回歸大自然的愜意舒適,身、心、靈方方面面得到洗滌。
用香味留存記憶
從酒店大堂到房間的用心設計,無不透露着品牌延續自然、美麗風俗的精神,如同其主要成分蠟菊「永久花」的名字一樣動人。L'OCCITANE主題住宿佈置來源於品牌本身最廣為熟知、最標誌性的4種天然植物成分:蠟菊、馬鞭草、櫻花及乳木果,每款都展現出普羅旺斯的獨特魅力和現代法國風情。和緩的氣味牽引從容的情緒,留下的氣味讓記憶保存放鬆、柔軟的形狀。加之酒店護理用品配套沿用一貫薈萃優質天然成分的L'OCCITANE護膚品、身體護理和頭髮護理產品,以輕鬆、自然的香味引領感官沉浸在普羅旺斯的療愈之旅。
澳門葡京人酒店
地址:澳門路氹溜冰路澳門葡京人
價格:MOP$1,088起/晚(不含稅)
電話:(853)8882 6888
Maison L'OCCITANE 主題套房
價格:MOP$1,388起/晚(不含稅)
電話:(853)8882 6888
----------------------------------------
在香港,兩個人分手之後,可能永遠都不會撞見。但澳門很小,這條街分手,很可能下條街就遇到了。
——《伊莎貝拉》
街角風月往事 福隆新街
不少香港黑幫電影掀起一股「濠江風雲」熱潮,由「拳拳到肉」的血腥逼真,發展成鬥智鬥謀、富感染力的「江湖逸聞」。這些街景看似自成一格,美得各有特色,其實轉角之後又有72變。《古惑仔2:猛龍過江》(1996年)中,在澳門開設賭場的台灣黑幫大嫂丁瑤,與洪興山雞衝突,兩幫在議事亭前地「講數」,圍剿場景令人聞風喪膽,讓不少7、80後難忘;而300米外的福隆新街則上演一幕幕風月故事。王家衞執導的《2046》(2004年),講述1966年東方酒店的2047號房間住客、風月小說作家周慕雲和2046號房租客白玲的纏綿情緣。紅色大招牌配上綠色窄長樓梯,房間的綠色間隔和門窗、吊風扇,勾起影迷回味情愛恩怨,以及對這條澳門有名的風月街過往的無限想像。除了《2046》,電影《伊莎貝拉》,《蝴蝶》和《愛神之手》都曾在此取景。
《澳門假期》隨時放映 新馬路
1937年開始興建的二星級國際酒店,曾經是澳門最有名氣的「大酒店」。在尚未有噴射飛航的年代,遊客在內港客運碼頭下船後,幾乎不會猶豫來到當時最輝煌、最近岸的國際酒店。1996年因市場不佳,酒店大廈一度空置,直到今年新業主接手丟空大廈並翻新,為大樓做一次從內到外的「美容」,並無太大改動,沿用「國際酒店」的響亮名堂重新營業。如果計劃來一場舊城區City Walk,或者想享受「Chill」級放鬆的假期,地處出行黃金地段的復古風國際酒店、歷史悠久的福隆新街旅館或者可以成為你的首選!
新華大旅店
地址:澳門福隆新街67號
價格:MOP$220起/晚
電話:(853)2857 3701
國際酒店
地址:澳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146號
價格:MOP$470起/晚
電話:(853)2823 2888
東方酒店
地址:澳門福隆新巷11號
價格:MOP$300起/晚
電話:(853)2857 2710
和平大旅店
地址:澳門白眼塘橫街39號1-2樓
價格:MOP$250起/晚
電話:(853)2857 3598
東亞酒店
地址:澳門新埗頭街1號A
價格:MOP$400起/晚
電話:(853)2877 5555
----------------------------------------
買走澳門街
嫌住宿、行街未夠過癮?好想將澳門街裝進行囊帶回家!漫步街頭時,還能順便逛逛這些特色禮品店
隱世小店 Macau520
去官也街尋找美食、購買手信時,不妨轉入附近的巷子走走。記得從兵房斜巷一側入內,這樣在上樓梯時可以見到澳門特有的藍白街牌牆和樓梯間隔之間的教堂塗鴉。店舖紀念品款式繁多,類別應有盡有。如單單想買個澳門街牌,就有散紙包、文件夾、雪櫃磁貼、行李牌、鑰匙圈、明信片要買走澳門街話咁易!
葡韻文創空間 萬象畫廊書屋
澳門八景之一的「龍環葡韻」,在1921年落成,是極具代表性的土生葡人住宅。現時5座碧翠凝綠的小型建築作為住宅式博物館開放,由西向東分別為「葡韻生活館」、「匯藝廊」、「創薈館」、「風貌館」和「迎賓館」,向遊人全方位展示澳葡文化。
位於第4間小屋的創薈館由「萬象畫廊書屋」經營,是一個結合畫廊與書店的2層休憩空間。地面層主要售賣人文藝術、與澳門本地歷史文化相關讀物與紀念品;1樓作為展覽空間,不定時展銷藝術家作品。
新馬路必去 市政署禮品廊
新馬路地標之一——市政署大樓(俗稱議事亭、市政廳)內有一禮品廊,設於大樓地下側廳。因店舖設於頗有年份的大樓內,連裝修風格也跟建築牆身設計主調保持一致,以簡潔的白色及木質建築風格為主,牆身飾以具葡萄牙特色的藍白瓷磚。紀念品種類琳瑯滿目,既有議事亭特色的禮品,也有以澳門景點為主題而設計的禮品,更有精緻名貴的陶瓷擺設及茶具,以及由市政署出版的書籍畫冊。
Macau 520
地址:氹仔兵房斜巷24-26號
開放時間:10:00-22:00
萬象畫廊書屋
地址:氹仔海邊馬路
開放時間:10:00-17:00(逢週一休息,迎賓館不對外開放)
市政署禮品廊
地址:澳門半島新馬路163號市政署大樓地下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四:10:00-13:00、14:30-17:30;週五:10:00-13:00、14:30-17:15 (週末與公眾假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