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20 > 歸隱終南山

[探索之旅] 歸隱終南山

文:陳團結    圖:張渝婷    

簡介:「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在《神鵰俠侶》中,古墓派位於終南山上「活死人墓」裡面,楊過也是在活死人墓邂逅小龍女並拜其為師。終
南山一直被認為是歸隱修行的隱世之地。在這片秦嶺之上有多至5,000多人歸隱修行。十年的拍攝讓攝影師拍下了上萬張隱修者的照片,也漸漸和這班與世無爭
的隱士建立了一份交心之情……

 終南山為道教全真教發祥地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在這片秦嶺之上有多至5,000多人歸隱修行。在大山野嶺之中,隱修者或獨處一隅,或居於山巔。隱修者裡,除了不少比丘、比丘尼和道士,也有不少尋常打扮之人,他們或居茅棚,或住廟宇,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裡,言語和善卻又似藏玄機。
在有「七十二峪」之稱的終南山裡,在一個個峪口,一個個山樑,尋找隱身其中的比丘、比丘尼、道士,還有居
士。我常和朋友說起這組片子,是用腳拍攝的。

從老到少的修行者
在大山野嶺之中,隱修者或獨處一隅,或居於山巔。每一次進山都是幾個小時的車程之後,還要再攀爬幾個小時的山路,近一點的早出晚歸,當天可以返回城裡,遠一點的需要兩三天時間,有時揹着帳篷就露宿在高山之巔。
修行者有20來歲的少年,也有90多歲的老者,他們大多常年住在山上,過着自己種蘿蔔、土豆、白菜,吃松樹的松
針、松子,嚐野果的簡單生活。「如果你對自己不做要求,你的修行就會一無所獲。」大峪裡一位80歲的修行老者如是說。「遵循嚴格的清規戒律,戒律就是對自己的要求,戒律使修行成為可能。」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也持這樣的觀念。
與隱修者接觸,往往一次、兩次甚至多次,都沒法取得其信任,也沒法拍到一張照片。他們可以與你聊天談心,但堅
決不肯「曝光」,他們希望自己的隱居生活,不被世人知曉;但也有些隱士毫不在乎:「我居住在大山之中,別人的議論和評價與我無關。」自給自足 歇即菩提他們有的在一地常住,一待就是三四十年,自己耕種,自己做飯;有的在一個地方待上一兩個月就雲遊而去。山裡的村民告訴我:「有的隱士飄忽不定,來來去去,很尋常。他們在山裡長居一地,也是『隱』;有的雲遊四方、四海為家,也是『隱』。」
「出世是為了入世,1998年,我覺得通過隱居已經改造了自己,可以入世做事情。因為隱士進山未必是要在山中生活
一輩子,求得真知後,應該入世回報社會。」這是隱修多年的石匠說的話。他拿出自己收集的《華商報》剪報,指着一位隱士照片說,當時看得他感動地落淚了,因為那位隱士背包上印着「知恩報恩」四個字。「當代隱士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隱士,隱居生活是多元的,只要堅定,甚麼地方都可以修行,未必非要在深山。」他說。
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也認為,隱修只是一個階段,只要心靜了,在哪兒修行無所謂。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電子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此處購買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