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講堂] 縮時攝影攻略
文:基夫 圖:基夫 |






簡介:最近幾次帶團影相,都有團友問及關於縮時攝影timelapse的技巧,今次就同大家分享一下影timelapse的小小心得。
小編自問不是timelapse專家,不過近年拍短片較多,有些題材例如風雲變化、日落日出時雲彩漸變等,並不是拍一兩張相就可以表現出來,而timelapse就能夠在短時間內看風雲變化。
最近幾次帶團影相,都有團友問及關於縮時攝影timelapse的技巧,今次就同大家分享一下影timelapse的小小心得。
小編自問不是timelapse專家,不過近年拍短片較多,有些題材例如風雲變化、日落日出時雲彩漸變等,並不是拍一兩張相就可以表現出來,而timelapse就能夠在短時間內看風雲變化。
大家可能會問,旅遊攝影拍timelapse會否很浪費時間?可以這樣說,拍timelapse所需要的時間不用很長,舉例說,拍日落一般會在日落前半小時或更早就到達拍攝地點,計起來起碼有一個多小時,拍timelapse的時間非常充足。
以下是拍timelapse的基本流程:
選好拍攝題材;(縮時跟拍單張照片不同,需要尋找移動的物體例如雲、車的移動、人流、水流等等)
是否需要輔助器材例如路軌、轉盤等;
Setup腳架、相機、鏡頭、快門線(有間隔拍攝功能);
決定間隔時間(Interval) 及拍攝時間;
拍攝(小編慣用硬箱,拍攝期間可以坐坐、看書,以及解答路人各種問題)。
通常一組timelapse只需要15-20分鐘就可完成,主要看你想最後製作出來的短片要多長,這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假設我需要timelapse短片長15秒,以每秒30格播放。拍攝時每2秒拍一張的話,1分鐘就拍30張,即1分鐘時間就拍了1秒timelapse短片,即拍攝15分鐘就能夠出一條15秒的短片。
按照以上的計算,間隔越短就越快取得一條timelapse短片,不過間隔多少還是要視乎不同情況而定,簡單來說移動物體越慢,間隔時間就越長。例如拍攝快速移動的雲海就需要2秒時間,拍攝日落一般就需要3-5秒,視乎雲的移動速度。
RAW vs JPEG
沒有一定準則,懶人就用JPEG,影完之後可在電腦馬上render一條timelapse短片;而對相片要求高者,或者需要後期處理如除noise、除塵、做layer mask、output sharpening等就要拍RAW了,尤其拍星軌、漆黑夜空等題材。
由於小編並不喜歡使用filter,因此必須拍RAW,在lightroom做layer mask等工作,後期製作的時間會較長。
無論拍甚麼format都要注意記憶卡讀寫速度、容量能夠負荷拍攝需要,否則前功盡廢。小編使用95MB/s及120MB/s的記憶卡,支援4K短片拍攝的一種。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