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趣在野] 疣豬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
文:陳一年 圖:徐雄、梁婉儀 |


簡介:只要看過迪士尼動畫電影《獅子王》,一定忘不了可愛的疣豬彭彭。真實的疣豬卻是充滿矛盾的:超大的腦袋,頭與身體比例明顯失調,還長着奇怪的大獠牙,相貌醜陋而又兇狠,但那渾身怪異感卻讓人覺得滑稽逗趣。其實疣豬並不兇惡,明明有強壯的獠牙卻不願動武,遇上掠食者都落荒而逃;只有爭奪配偶的公豬、保護孩子的疣豬媽媽,才會有剎那間的搏鬥。
怪異特徵與生活習性
疣豬屬偶蹄目豬科疣豬屬,學名:Phacochoerus africanus。主要分佈在非洲的熱帶雨林或稀樹草原,喜歡生活在溫暖的環境。疣豬的鬃毛主要生長在其背部的一道灰棕色鬃毛與下巴兩側,其餘部位都相當稀疏,加上疣豬幾乎沒有皮下脂肪,抗寒能力低,這是牠們適合在炎熱環境生活的原因。 疣豬在豬科動物中屬於中等身材,體長約為90-150厘米,肩高約為 64-85厘米,體重約60-150公斤,雌性疣豬體型比雄性略小。 疣豬這名字由來,是因為臉上長着一對(或更多)顯眼的大疣,雄性的疣比雌性發達,而且靠近獠牙上方還多長一對疣。有人認為,這些疣是在疣豬挖土覓食時,起保護眼睛的作用;而雄性多長一對疣,能讓自己的頭顯得更大,加上巨大的獠牙,可以恐嚇對手。 獠牙也是疣豬的明顯特徵。一對獠牙粗大且彎,通常有90度彎曲,雄性的獠牙大於雌性。下一對獠牙較小而且鋒利,主要用來切斷植物根莖方便取食。而這對獠牙在嘴巴開合時會與上對大獠牙產生磨擦,因而變得更鋒利。 疣豬擁有鋒利的獠牙,但是絕非好戰的物種,當牠們遇上掠食者時,第一反應並不是反擊,而是逃命。因為疣豬的視力不太好,牠們往往要靠嗅覺與聽覺警惕天敵,以及靠感受周遭動物的反應來判斷危機。疣豬的主要天敵是獅子、鬣狗與非洲野犬等食肉獸。幸好疣豬的奔跑速度一點也不慢,時速可達50公里。不得已也會用獠牙作武器自衛,這時連獅子身上也常會留下疣豬獠牙刺傷的疤痕,可見掠食者想吃掉疣豬並不容易。 疣豬多居住於地洞。雖然是挖掘能手,但牠們寧願將挖掘的本事用於覓食,而盡量利用其他動物廢棄的舊洞穴來居住。疣豬回家時,並不會先把腦袋鑽進洞穴,而是屁股優先;在出門時,則以最快的速度衝出洞口,這是為了防止掠食者伏擊。 疣豬是雜食動物,以青草、根莖為主食,偏愛植物塊莖,每天花很多時間挖掘土壤尋找食物。在缺少食物的時候,也會食腐肉,甚至吃一些動物的便便,其中也包括自己的。 疣豬是世界上極少數在水源缺乏環境下依然能夠生存的動物。牠們可以幾個月不喝水,當乾旱時,疣豬會尋覓富有水分的塊莖為食,以補充水分。其實疣豬很喜歡水,在水源充足時,牠們喜歡洗泥漿澡,將自己渾身塗滿泥巴,用以消暑、降溫和消除身上的寄生蟲。
奇特的求偶行為
疣豬是群居動物,通常是由母疣豬和小疣豬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