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37 > 林茶共生 雲南景邁山

[自由行] 林茶共生 雲南景邁山

文:李志雄    圖:李志雄    

簡介:作為全球首個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世界文化遺產,雲南景邁山以其延續千年的「林茶共生」生態智慧、壯麗的雲海日出景觀,以及多民族交融的人文風情,正成為深度旅行者的新朝聖地。這座位於普洱市瀾滄縣的茶山,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為來自於五湖四海的旅人們提供了一處遠離都市喧囂的精神棲息地。

景邁山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惠民哈尼族鄉,海拔1,500米,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和獨特茶文化的地區。北回歸線附近低緯度環境賦予了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巍峨高聳的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阻擋了來自西北的寒冷氣流,增加了降水,茶樹的始祖——早期的中華木蘭躲過了第四紀冰川,得以延續下來。公元10-14世紀,布朗族和傣族先民遷徙到景邁山,發現野生茶樹,並開始在森林中建寨,人工栽培茶樹。他們通過長期探索認識到普洱茶樹的生產特性,逐漸習得林下茶種植技術。起初,茶樹種植規模較小,茶葉功能主要為藥用和食用,形成了以茶當菜吃的茶飲食文化。

 

隨着時間推移,經過長期馴化,茶樹得以大規模栽培。到元、明、清時期,傣族進入景邁山,帶來了豐富的茶葉種植加工技術,茶葉不僅成為日常生活用品和奢侈品,古茶也逐漸發展成為商品。自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景邁山古茶被指定為貢茶後,古茶林種植面積再次逐漸擴大,茶葉產量進一步提高,這裡漸漸聚居了哈尼族、佤族、拉祜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他們與茶相伴、以茶為生,將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建立起一套尊重自然、可持續發展的古茶林生態系統,逐漸形成了如今的古茶林文化景觀。

 

人在草木間

 

景邁山最具吸引之處,在於2.8萬畝保存完好的古茶林。這些始建於公元10世紀的人工栽培茶園,至今仍沿用「林間開墾、茶樹留養」的傳統耕作方式。漫步於大平掌古茶林,可見千年古茶樹與樟樹、冬櫻花共生,茶枝上寄生的「螃蟹腳」藥用植物隨風搖曳,放養的黃牛穿梭林間,構成獨特的生態畫卷。

 

古茶林的申遺路
2011年,來自北京大學的陳耀華博士來到景邁山古茶林,千年古茶林的文化現象與生態智慧讓他嘖嘖稱奇,散佈在古茶林中的眾多自然村寨與延續至今的古老生活方式為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獨特的風貌讓他的團隊萌生了為景邁山申遺的想法。2012年在各方努力之下,景邁山項目成功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清單。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此開始了漫長的世界遺產申報之路。

 

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的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被審議通過列入《世界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此處購買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